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秘书长索沪生主旨讲话

索沪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秘书长

http://www.shippingchina.com -1年 11月 30日 00:00:00国际海运网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首先,我想要感谢全球海运峰会组委会的邀请,同时也谢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这次峰会主题是:国际力量与中国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响亮而有内涵。今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我国交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需要从全球的视角,回望定位、规划发展。国际力量与中国方式,在当下,这两个坐标如何相交,这两股力量如何碰撞,在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震荡下,我们的机遇在哪里,能否借势而上,逆势而上?怎样运用好自己的力量,实现企业、国家、民族的更大发展,这些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是我们必须求解和处理好的。

        这些方面有许多课题,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简要谈谈“把运输、物流、贸易和金融几个要素聚合起来,整体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位置”的一点想法,跟大家交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知道,过去这些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有顺差问题,但是这个顺差只是货物贸易上的顺差。根据WTO的规定,国际贸易包括三个部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货物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贸易。我们讲的贸易顺差,是指货物贸易的顺差,而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我们一直处于逆差。而在服务贸易12个行业中,产生逆差的最大行业,不是别的,正是运输行业。不论在全球海运服务,还是国际航空运输服务,还是陆上国际汽车运输中,我国都处于逆差。只是今天我们没有时间来展开谈这方面的情况,只能总体上看一下:05-08年我国每年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都在100亿美元以上,09年更是高达到230亿美元。当然2009年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萎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大幅下降,其中运输行业又是下降最大,特别是国际航运,受到重创。但是总体看,运输服务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

        如果我们再从运输服务延伸到物流服务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从进出口运输服务贸易中延伸出物流服务,特别是一些高附加值物流服务项目,主要是由外商承担的。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在物流服务上的逆差,只是由于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没有对于物流服务贸易的统计,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不仅如此,这些还都是跨境服务贸易,还没有包括那些由非跨境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所产生的事实上的逆差部分。

        当然,我们讲这些,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运输和物流服务贸易的顺差,我们要关注的是供应链问题,是如何从运输和物流服务的发展中,提升我们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

        我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应该说是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位置的反映,与我国服务业不够发达有关。我们知道,人们常说的微笑曲线,或“V”字型曲线,它所反映的是全球产业链各环节所产生的附加值。取得高附加值的是处于“V”字型曲线高端的两侧,一侧是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对于核心制造技术的掌握,另一侧是对于国际市场流通渠道的参与和掌控能力。处于低端的主要是生产制造环节。

        这些年发达国家越来越将自己的资源集中在最能创造利润的分工领域中,集中在包括产品研发,产品标准的制定、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市场渠道的控制、供应链的管理等方面,因此,他们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和分配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处于产业链的高端。而我国由于我们目前在产品研发上的落后、在产品制造上核心技术的缺乏,同时在服务领域对国际流通渠道的参与控制能力较弱,使我们无法靠近产业链的上端,从产品研发和对国际市场流通渠道的掌握和控制中获利。这使得我国在由产品研发、生产和流通三部分所构成的全球产业链中,主要处于生产环节,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分配的底端。而这样一种状况,无论从下一步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还是从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跨过中等发达收入陷阱,从产业链的底端、低端向高端延伸和转化。这次金融危机后引发的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更加速了我们调整转化的紧迫性。

        显然,要改变我们所处全球产业链低端的被动性,有两条主线:一是要在制造领域,提升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对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这次金融危机德国为什么受到冲击较小,与德国一直保持一个完整的、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有很大关系。我们国家也一样,我国能够在这些年迅速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也与我们在五十年代后陆续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我们现在无从谈提升的问题。当然现在的问题是,要尽快提高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向产业链的高端推进。这是第一,在制造领域;第二,就是在服务领域,要有对国际流通渠道各环节的参与和控制能力。运输和物流服务能力,是实现对国际流通渠道各环节的参与和控制的重要能力。因此,要从着眼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位置的角度,推动我国运输和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为此,要着眼于两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我们的运输和物流服务企业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竞争,特别是大型航运企业、航空企业、港口企业要在跟随和支持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中国工程、中国贸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努力提升全球运输和物流运做能力,向前走、向外走、向上走,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既为我国的制造业和其它行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运输和物流服务支撑,同时也与其他环节和要素一起,构成对国际流通渠道的参与和控制。

        第二,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把运输、物流、贸易和金融这样几个要素捆在一起,聚合起来,整体提升。

        运输和物流服务与贸易方式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我们看到,在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我国企业有相当大量的出口合同中的运输条款是以FOB方式签订的,通俗地讲是船边交货,也有大量的进口合同的运输条款是以CIF方式签订的,通俗地讲叫离岸价。如果出口是FOB,进口是CIF,那么,由此带来的这些产品进出口的海、陆、空运输服务,以及由运输进一步延伸出的物流服务,就必然不会掌握在我们手中。这既是影响我国国际运输和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不能形成对流通渠道和终端市场进行有效参与和主动控制的原因之一。因此,首先,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把运输、物流和贸易结合起来,使运输和物流更好地为贸易服务,同时争取从对贸易方式的主动控制中,获得更多的运输和物流服务的市场份额;第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把运输、物流、贸易几个要素,聚合起来,再加上金融服务的支持,逐步形成对国际流通渠道中各环节的参与和控制能力,以此逐步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推进。

        作为一个航运大国、航空运输大国、港口大国、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并且逐步成为一个“走出去”的大国,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要更多、更主动地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来考虑问题,来研究政策、制定规划,进行顶层设计,从这个着眼点来促进我国运输和物流企业新一轮的发展。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